Church @ Nature:AI驱动蛋白质设计,革命性范式的全流程解析

Church @ Nature:AI驱动蛋白质设计,革命性范式的全流程解析

研究团队:Church团队
时间:2025年1月15日
来源:Nature期刊最新研究


前言

在生物医药和合成生物学领域,蛋白质设计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。无论是药物研发、功能酶改造,还是新型生物材料的探索,都离不开精准的蛋白质设计。然而,传统设计策略各有局限:定向进化虽能模拟自然选择优化蛋白功能,但实验周期长、资源消耗大;理性设计依赖已知结构与功能信息,受限于数据完整性。

Church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的《AI-driven protein design》研究提出了一套革命性的AI驱动蛋白设计新范式。该研究认为,AI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蛋白质设计转化为可计算问题,通过深度学习实现:

  • 从零生成全新骨架与序列
  • 模拟动态行为与相互作用
  • 优化免疫原性与可表达性

最终形成设计—预测—筛选—验证的闭环流程。


一、AI蛋白质设计的七大工具箱

该研究系统梳理了AI在蛋白质设计中的”七大工具箱”,构成了从模板检索到下游实验的完整AI工具链:

1.1 数据库搜索(T1)

核心工具:DeepBLAST(序列比对)、Foldseek(结构比对) 功能:快速找到候选模板,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

1.2 结构预测(T2)

核心工具:AlphaFold2、RoseTTAFold 功能:评估新设计序列的折叠稳定性与结合模式

1.3 功能预测(T3)

核心工具:GO注释、结合位点预测、翻译后修饰分析 功能:初步判断序列的潜在功能特性

1.4 序列生成(T4)

核心工具:ESM、ProGen等进化约束模型 功能:生成全新序列,提升设计多样性

1.5 结构生成(T5)

核心工具:RFDiffusion、幻觉策略(hallucination) 功能:设计全新蛋白骨架,实现de novo设计

1.6 虚拟筛选(T6)

核心工具:稳定性、结合能力、免疫原性评估 功能:降低实验风险与成本

1.7 DNA合成(T7)

核心工具:反向翻译、密码子优化 功能:确保高效表达与大规模生产


二、两种AI驱动的蛋白设计路线

2.1 定向进化路线

设计流程

  1. 父体选择出发
  2. 数据库检索(T1)+ 功能注释(T3)+ 虚拟筛选(T6)确定候选
  3. 序列生成(T4)和突变策略探索多样性
  4. 实验反馈迭代优化

适用场景:机制未知、功能易测的目标

2.2 理性设计路线

设计流程

  1. 结构生成(T5)搭建骨架
  2. 结构到序列生成(T4)设计合理序列
  3. 结构预测(T2)+ 功能预测(T3)验证稳定性与功能
  4. 虚拟筛选与合成阶段

适用场景:机制明确、可预测的任务

2.3 路线整合

两条路线最终统一进入:虚拟筛选(T6)→ DNA合成(T7)→ 实验验证的闭环流程。


三、AI蛋白质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

3.1 技术发展趋势

模态融合

  • 整合序列、结构、组学、动力学等多源数据
  • 实现更全面的蛋白质表征和预测

生成模型进化

  • 突破功能与结构双重约束
  • 创造全新折叠类型和功能模块

实验闭环

  • 实验数据实时反馈AI模型
  • 实现”lab-in-the-loop”的持续优化

产业加速

  • 推动新药研发进程
  • 促进绿色制造和合成生物学应用落地

3.2 应用前景展望

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正在重塑整个研发流程:从模板检索、结构预测,到序列生成、虚拟筛选,再到实验合成。随着更多实验数据的积累,AI与实验的结合将更加紧密,蛋白质设计的效率与可控性有望迈向新高度。


四、总结与展望

Church团队的这项研究为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框架。七大工具箱的整合应用,两种设计路线的并行发展,以及未来多重发展方向的规划,共同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生态图景。

这一范式转变的核心价值在于:

  • 效率提升:大幅缩短设计周期,降低实验成本
  • 探索深度:能够设计传统方法难以企及的新型蛋白
  • 可控性增强:通过计算预测减少实验的盲目性
  • 应用拓展:为更多领域的蛋白质工程提供可能

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,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必将在生物医药、材料科学、环境工程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,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。


参考文献

  1. Church团队. AI-driven protein design. Nature. 2025. DOI: 10.1038/s44222-025-00349-8

本文基于Nature期刊最新研究整理,详细案例和技术细节请参考原文。




相关文章推荐:

  • 李飞飞:从文字到世界,空间智能是AI的下一个前沿
  • Anthropic 研究员详解:构建高效 Claude 智能体的完整方法论
  • Claude Code自定义命令在知识管理与内容创作中的系统化应用研究
  • 18个改变人生的习惯:科学证据支持的长期主义指南
  • OpenAI双巨头首次详解GPT-5:不是下一代GPT,终极形态是AI研究员
  • KIMI创始人杨植麟深度访谈:攀登无限之山
  • Jason Wei:理解2025年AI进展的三种关键思路
  • Nick Joseph访谈:Anthropic预训练的核心思考与实践
  • 徐扬生院士: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